“梅卡瓦”坦克


“梅卡瓦”坦克

“梅卡瓦”坦克


  梅卡瓦主战坦克(英语:Merkava,希伯来语:מרכבה‎‎,中文又译作驰车式)由以色列·塔尔少校提出和主持设计。根据他的前线作战经验,梅卡瓦主战坦克主要要特征是它对车组成员的防护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的发动机前置于车体(瑞典的S型战车也采用类似的设计)。MK I至MK IV的各次改进都以防护能力的提高为优先考虑。在MK I的引擎前有两层钢装甲,在内外两层中则有燃油缓冲剂。MK III以后则改为中空间隔复合装甲。


国家:以色列

技术数据


  • 名称:“梅卡瓦”坦克
  • 诞生时间:1979年
  • 底盘类型:履带式
  • 轮胎负重轮数量:六对

性能数据

  • 乘员与载员:10人
  • 车长:9.04米
  • 宽度:3.72米
  • 高度:2.66米
  • 战斗全重:65,000千克
  • 最大速度:64公里/小时
  • 最大行程:500公里

结构特点


此型战车的一切设计都以"防护力(更正确的说是组员的安全性)"为第一考量。发动机前置于车体最前方也令车内空间增加,有助减少一旦穿甲弹穿透后爆炸的杀伤力和压力。在坦克底部则有间隔装甲,可有效防御地雷。另外在引擎后则有装甲钢板,再之后有主油箱。这使坦克正面有多层防御。全车75%重量是用于防御。另外车身后方有可以从内部开启的紧急逃生门、后期的版本甚至还有紧急洒水系统。种种设计思想在阿以战争和以巴冲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为它赢得了“世界上防护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誉。

使用情况


1982年,180架梅卡瓦MK I在第五次中东战争首次出战,战后开始被改进,包括60毫米迫击炮改为遥控击发、解决主炮在击发时可能卡住炮塔问题、加装装甲网以提早引爆敌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推进榴弹、改良装甲以提高战场存活能力。MK I生产持续至1983年。

2006年以黎冲突中虽有五十辆梅卡瓦在大当量IED和世界一流穿深的RPG-29及AT-13、AT-14短号导弹(俄军在格罗兹尼不曾遇到这种导弹)打击下被击中,但有8辆当时仍能执行任务,只有24辆击穿装甲,绝大部分修复,共计五辆永久损失。仅有两辆IV型因IED和短号导弹永久损失,而且有一辆IV型开到IED上但由于V形车底只死亡一名乘员,其余六名乘员和步兵免于死亡。所有坦克乘员死亡23人其中18人是五辆永损车中的。战后以军方称梅卡瓦表现令人满意,有观察家也认为尽管该车暴露出一些缺点,但总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Tough lessons for Israeli armour)。目前,尚无证据能证明此战中有一辆梅卡瓦是正面击毁的。

型号演变


  • 梅卡瓦MKI
    1979年,第一台梅卡瓦主战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型号为梅卡瓦MK I。全重达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其后大量生产,MK I装有105毫米M68线膛炮(合法生产的皇家兵工厂L7)、900匹柴油引擎(比重14匹/吨)、两把7.62毫米机枪,一门可收进车壳内的60毫米迫击炮。
  • 梅卡瓦MKI
    II是MK I的改进型在1983年开始生产,装有105毫米主炮,改装了火控系统和装甲,传动系统由MK I的半自动改为以色列设计的4档自动排档箱。MK II一直生产到1989年末。(MK IIB- 装有热影像瞄准仪及未具体说明的火控系统改进。MK IIC- 炮塔顶部装有更多装甲以防护空中攻击。MK IID- 车体与炮塔装有现代化复合装甲。)
  • 梅卡瓦MK III
    于1990年交付以色列军方,主要是在MK II的车体基础上,换装了在德国的120毫米口径Rh-120滑膛炮基础上研制的以色列军事工业集团生产的120毫米口径滑膛炮,但没有炮口校准仪,使用氮液作后座缓冲剂和新的热护套。
  • 梅卡瓦MK IV
    在1999年开始生产,2001年进入规模化生产,2004年装备以色列陆军,主要改进是将发动机改为MTU的1500匹引擎,传动系统改为5档自动排档箱。